科室歷史沿革
1992年8月,在門診樓建立麻醉科,開設1間手術室,由萬敏安擔任第一任科室負責人,萬敏安畢業江西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曾在南京軍區福州軍分區解放軍92醫院(南平)、福建省腫瘤醫院工作,于1992年通過醫院人才引進來組建麻醉科。1995年8月,遷入病房樓手術室,開放3間手術室。2002年6月,楊代和擔任第二任科室責任人(科室副主任,2010年12月擔任科室主任),并于當年進行4間層流凈化手術室改造,2003年開展無痛人流和無痛胃鏡麻醉,開放2間門診無痛人流手術室和3間無痛胃鏡室;2004年開展介入手術室ERCP等麻醉工作;2011年成為碩士培養點,2012年開始麻醉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培養;2012年2月開展輸液港植入術,2012年底開設麻醉復蘇室,并啟用電子麻醉信息系統;2013年開設肛腸科專科手術室麻醉;2006年,原福州二化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醫院整體劃撥成為我院東二環分院,設立2間手術室,2018年7月院本部麻醉科延伸分院麻醉科管理;2015年9月25日科室隨醫院搬遷到五四北282號,開放層流凈化手術室5間、肛腸科手術室2間、門診無痛胃鏡室6間、無痛人流手術室2間、介入治療室1間;2016年4月19日疼痛門診開張,診室1間、檢查室1間、治療室1間;2019年3月18日獲得“第一批國家分娩鎮痛試點單位醫院”;2019年11月被授予“國家老年麻醉聯盟成員單位”。2020年1月湖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科室全體人員積極報名參加“抗疫”醫療隊,2020年2月18日,吳煒清、張志恩臨危受命,參加福建省對口支援宜昌防治新冠肺炎支援隊,分別進入福建醫療隊重癥組和護理消控組征戰42天,2020年2月20日,黃文、楊志星、林勇、陳倫江4位最美逆行者支援武漢金銀潭醫院48天,科室6名“抗疫”醫護人員圓滿完成抗疫任務,凱旋歸來。
近三年省級及以上學術地位、榮譽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疼痛學組委員;福建省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福建省海峽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麻醉醫學分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疼痛學分會第三屆分會委員會常務委員,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麻醉醫學分會第一屆分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委員;福建省針灸學會針刀醫學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第十三屆委員會區域麻醉學組委員;福建省醫師協會麻醉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中標省、廳級課題12項,發表省級、國家級專業學術論文40多篇。
人才梯隊、學術及學科帶頭人
科室有麻醉醫生24人,麻醉護士6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導師1人;碩士12人,本科12人;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10人,住院醫師10人,主管護師2人,護師4人)。
學科帶頭人楊代和,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1998年6月-1999年6月,上海瑞金醫院進修臨床麻醉、疼痛治療和重癥醫學; 2003年6-12月,上海東方肝膽醫院進修肝移植手術麻醉; 2014年6月-2015年7月,獲得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選派到美國托馬斯杰斐遜大學研修臨床疼痛和麻醉醫學。主持省、廳課題5項,參與省、廳課題7項。科研及成果:中醫藥在麻醉和疼痛治療中應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30篇,其中第一或責任作者16篇,《韓氏儀對晚期癌痛病人嗎啡靜脈自控鎮痛作用的影響》獲得陳本祿獎勵基金第六次優秀論文獎勵基金三等獎;《無靜脈轉流肝移植門靜脈和下腔靜脈血酸堿及電解質的變化》獲“第八屆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重要醫療設備或儀器
Ohmeda麻醉機、Drager麻醉機、Philips監護儀、Datx-Ohmeda監護儀、光電監護、轉運病人的便攜式Philips監護儀、Philips除顫監護儀、Drager呼吸機、、Philips CX50便攜式彩色多普勒超聲機、EM3500血氣分析儀、TEG5000血栓彈力圖儀、纖維支氣管鏡、視頻喉鏡、困難插管喉鏡、困難氣道車、麻醉深度監護儀、麻醉氣體監測儀、TCI注射泵、神經刺激器、便攜急救呼吸機等先進設備,每間手術室監護儀配備呼吸末二氧化碳濃度監測、有創監測和體溫監測功能。